爱考英语

小学初中高中英语 大学考研留学英语

工作时间:9:00 ~ 22:00

小学英语听力训练中的多感官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许多教师常陷入"只放录音 、只对答案"的单一训练模式 ,导致学生听力能力提升缓慢,听力理解并非简单的"耳朵接收"过程,而是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的复杂认知活动 ,当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听力训练时,大脑对语言信息的处理效率会显著提升,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这种多感官参与的训练方式,正是破解小学英语听力教学困境的一把钥匙。

视觉辅助是提升听力效果的基础,在播放听力材料前,教师可以展示与内容相关的图片 、实物或简笔画 ,帮助学生建立词汇与意义的直接联系 ,在教学动物单词时,先展示动物的图片,再播放对应的单词发音 ,学生能通过视觉形象快速建立"音-义"联结,在听力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听画"活动 ,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画出场景或人物,这种将听觉信息转化为视觉图像的过程,能有效强化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 。

动觉体验让听力训练"活"起来 ,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单纯的听容易产生疲劳,教师可以设计"听做"游戏 ,让学生根据听到的指令做动作,如"Touch your nose""Open the door"等,这种全身反应法(TPR)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更让学生在肢体运动中内化语言知识 ,对于故事类听力材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对话、表演等方式将听觉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情境体验 ,使语言学习更具沉浸感。

听觉本身的多元化设计同样关键,教师不应局限于单一的录音播放,而可以结合儿歌、童谣 、韵律诗等不同形式的音频材料,这些材料往往具有节奏明快、重复性强的特点 ,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听力训练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听辨""听排序""听预测"等不同层次的任务 ,引导学生从被动接收信息转向主动处理信息,逐步培养听力策略和思维能力。

多感官参与的听力训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各感官活动之间的有机衔接,在教授水果单词时 ,可以让学生先看图片(视觉),再听发音(听觉),接着触摸实物(触觉) ,最后说出单词并做相应动作(动觉) ,这种多通道的信息输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听力训练从枯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过程 ,当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画起来 、演起来时,英语听力便不再是令人头疼的任务,而成为充满乐趣的语言探索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