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英语 大学考研留学英语
工作时间:9:00 ~ 22:00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补充往往被忽视,许多教师仍将重点放在词汇、语法和应试技巧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脱离文化语境的语言学习如同无源之水,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语言的内涵和使用场景,初中阶段是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 ,适当补充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运用语言,还能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背景知识的补充应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因为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贴近,容易产生共鸣,在教授"Thanksgiving"这一词汇时 ,除了介绍节日的基本信息,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感恩文化的异同:西方人通过火鸡大餐、家庭聚会表达感恩,而中国人更注重"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这种对比能让学生在文化碰撞中深化对"感恩"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样,在讲解"Christmas"相关内容时 ,可以补充西方人装饰圣诞树 、交换礼物的习俗,同时与中国春节的贴春联、守岁等传统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对"团圆"和"庆祝"的共同追求 ,从而在差异中寻找共通点。
饮食文化是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在教授"fast food"时,除了介绍汉堡、薯条等食物名称 ,还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西方快餐文化的利弊,如便捷性与健康问题的矛盾,并与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比 ,强调"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观念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哲学,咖啡文化在西方社会中的地位也值得介绍 ,从咖啡馆的历史演变到"coffee break"的工作习惯,这些内容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背后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
节日习俗和社交礼仪是文化背景知识的另一核心内容,在教授"Halloween"时,可以介绍"trick or treat"的由来,以及南瓜灯 、装扮服装等传统元素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节日背后的文化意义——对逝者的纪念和对生命的敬畏,在社交礼仪方面,西方人的"personal space"概念、小费文化、预约习惯等都与中国人存在差异 ,通过情景对话和角色扮演,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文化差异,避免在实际交际中产生误解。
文化背景知识的补充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学习西方文化时 ,要引导学生既不盲目崇拜,也不全盘否定,而是学会客观看待不同文化的优劣 ,在介绍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时,可以对比中国的集体主义观念,让学生认识到两种文化各有侧重 ,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掌握语言知识,还能形成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 ,为未来的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补充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提升学生语言素养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将文化教学融入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对比 、体验、探究等方式 ,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文化理解中深化语言的应用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时代学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