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英语 大学考研留学英语
工作时间:9:00 ~ 22:00
在四级英语阅读考试中 ,准确把握作者观点往往是考生得分的关键,也是区分高分与普通分数的重要分水岭,许多考生在阅读时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 ,要么被文中的细节信息干扰,要么过度依赖自己的主观臆断,最终导致对作者真实意图的理解出现偏差 ,作者观点的把握并非无迹可寻,它需要考生具备系统的阅读策略和对文本特征的敏锐洞察力,从宏观结构到微观表达,层层深入地进行逻辑梳理与语义辨析。
宏观层面的篇章结构是定位作者观点的“导航图 ” ,四级阅读文章多采用“总-分-总”或“引论-论证-的经典结构,作者的核心观点通常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段或结尾段,开头段往往会通过背景引入、问题提出或现象描述,顺势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考生应重点关注其中的主题句,尤其是带有转折词(如but, however, yet)或情感色彩词(如unfortunately, fortunately)的句子,这些往往是作者观点的“信号灯” ,而结尾段则常对前文进行总结 、重申或升华,有时也会通过提出建议、展望未来等方式暗示作者的态度,若文章结尾出现“it is high time that we... ”这样的虚拟语气 ,通常表明作者认为现状亟待改变,隐含着对当前问题的批评或对某种行动的呼吁 。
中观层面的论证逻辑是支撑作者观点的“骨架”,作者在提出观点后,往往会通过举例、对比 、因果、数据引用等方式进行论证 ,考生需要关注这些论证方法中隐含的态度倾向,当作者通过列举正面案例来支持某一观点时,其态度通常是肯定的;若通过反面案例或让步从句(如admittedly, it is true that...)来凸显自身观点的合理性 ,则可能体现出对对立观点的否定或对自身观点的强化,论证中使用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往往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如“significant”“promising ”多表示积极态度,而“dubious”“negligible”则暗示消极或否定立场 ,这些词汇如同作者观点的“注脚 ”,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仔细品味。
微观层面的语言细节是捕捉作者观点的“放大镜”,在阅读过程中,考生需特别注意那些能够体现作者态度的“标志性表达” ,情态动词(如must, should, ought to)常用来表达作者的建议或必要性;一些带有主观评价色彩的短语(如it is clear that..., there is no denying that...)则直接反映了作者的确定性或倾向性,考生还需警惕“观点伪装”现象,即作者可能通过间接引述他人观点或引用争议性言论来暗示自身立场 ,此时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哪些是作者引用的观点,哪些是作者自身的观点,若文章中出现“some people argue that..., but in fact... ”这样的结构 ,“but”之后的内容往往是作者的真实观点。
把握四级阅读中的作者观点需要考生具备“结构化思维”和“语境化意识 ”,从篇章的整体框架入手,聚焦论证的逻辑链条 ,再结合微观语言细节进行综合判断,才能穿透文字的表象,准确捕捉作者的真实意图,这不仅是一种阅读技巧 ,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唯有通过长期的有意识训练,才能在考场上做到游刃有余 ,真正实现从“读懂文章”到“读透作者”的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