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英语 大学考研留学英语
工作时间:9:00 ~ 22:00
小学阶段是语言启蒙的黄金期,而英语绘本以其生动的画面、重复的句式和贴近生活的主题 ,成为孩子从“认读”走向“理解 ”的最佳桥梁,许多家长在陪读时常常陷入“只读不问”或“逐字翻译”的误区,导致孩子虽然能复述故事 ,却无法真正理解文本背后的逻辑与情感,绘本阅读并非简单的“听故事 ”,而是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孩子观察 、思考、表达,让文字与画面在脑海中形成联结 ,从而逐步构建英语思维,以下是三个关键步骤,帮助孩子从绘本中汲取养分 ,让阅读理解力“看得见、摸得着”。
打开绘本前,不妨先花两分钟和孩子“聊聊天”,比如读《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时 ,可以指着封面问:“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 Is it a worm or a butterfly? ”让孩子观察细节,用简单的英语描述所见所感,翻到有洞洞的页面 ,故意停顿:“Do you think this caterpillar will eat something tomorrow? What might it be?”通过预测情节,孩子会主动调用已有的词汇和生活经验(比如水果 、颜色、数字),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挂钩” ,这一步看似简单,却能让孩子带着问题进入阅读,从被动接收转为主动探索,为后续理解埋下伏笔 。
阅读过程中,避免“单向朗读” ,而是要像“侦探 ”一样引导孩子发现线索,例如读《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时,不要满足于孩子跟读“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 ,可以追问:“Why do you think the bird is looking at the bear? Is it scared or happy?”鼓励孩子结合画面中的神态、动作进行推测,遇到生词时,先别急着翻译 ,指着图片问:“What color is the cat? What is it doing? ”通过上下文和图像线索,让孩子自己猜词义,还可以设计“角色扮演” ,比如模仿故事中的动物叫声或动作,让孩子在“演”中体会人物情绪,理解故事的发展逻辑——当孩子能说出“The sad bear found a friend, so it smiled ” ,说明他已经跳出了“字面翻译”,进入了深层理解。
读完故事并非结束,而是“理解力”转化为“运用力 ”的开始,低年级孩子可以通过“画故事”巩固理解:比如读完《We're Going on a Bear Hunt》,让孩子画出“long wavy grass” “deep cold river ”等场景 ,并用英语标注关键词;高年级孩子则可以尝试“续写结局”或“改写角色”,If the caterpillar didn't become a butterfly, what would happen? ”这种开放性提问,能让孩子在输出中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合理 ,生活中的“迁移”也很重要:读《The Rainbow Fish》后,和孩子聊聊“Why did the fish share its scales? Have you ever shared something with friends?”将故事中的“分享 ”“友谊”等主题与生活经验结合,让英语不仅是“阅读的工具” ,更是“思考的载体 ”。
绘本阅读的本质,是让孩子在“有趣”中“有思”,家长不必纠结于孩子认识了多少单词,而应聚焦于他是否能从画面中读出情绪、从文字中猜出逻辑 、从故事中联系生活 ,当孩子开始主动问“Why does the rabbit run away?”“What will happen next? ”,他的英语理解力就已经在悄悄生长,慢下来 ,用耐心引导孩子“读”进去、“想”明白、“说 ”出来,绘本自会为他打开一扇通往广阔英语世界的窗 。